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正定古城记

正定古城记

关键词:正定历史,正定文化,正定旅游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正定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www.zhengding.ccoo.cn
  • 感谢 hbzd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70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正定县位于石家庄市的北部。西与灵寿县、鹿泉市接壤,北与新乐县、行唐县相连。东与藁城县、无极县搭界,南与石家庄市区、栾城县为邻,京广铁路纵贯全境。县人民政府驻正定镇。全县总面积601平方公里,人口50.08万人(1993年)。民族以汉族为主,还有回族、满族、朝鲜族和蒙古族等。 正定县辖4个镇、21个乡、10个居民委员会、222个村民委员会。 4个镇是:正定、新城铺、新安、南村。 10个居民委员会均在正定镇。 21个乡是:三里屯、朱河、韩家楼、永安、曲阳桥、南牛、西柏掌、诸福屯、西平乐、西兆通、曹村、冯家庄、宋营、二十里铺、留村、北旱现、里双店、完民店、东权城、南楼、南岗。(1993年统计) 正定县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,华夏的祖先就已在这里居住、劳动和生息。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两处,还有奴隶制时代的殷商遗址两处。 公元前770年,即春秋时期,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(别种)族人,以今正定为中心,建立鲜虞国,国都新市(今正定县新城铺)。 公元前489(周敬王三十一年)鲜虞国被晋国所灭,此地属晋国辖管。 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又建立了中山国,在此设东垣邑。 公元前296年(赵惠文王三年)中山国被赵国所灭,属赵。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,设东垣县,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,属距鹿郡。 汉初,仍为东垣县。汉高帝三年置恒山郡(治元氏西北),东垣县为属县。 公元前197年(汉高祖十年)代相国陈稀部将赵利守东垣叛汉,高祖率兵破东垣,遂于公元前196年(汉高祖十一年)改东垣县为真定县(取真正安定之意)。此为“真定”县名之首称。 公元前179年(汉文帝元年)因避文帝刘恒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。 公元前113年(汉武帝元鼎四年)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,辖真定、稿城、肥垒(今藁城县城子村一带),和绵蔓(今获鹿县境)四县。 公元37年(后汉建武13年)废真定国,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。 公元220年——265三国时,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。 晋(约公元265年-316年)把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(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村一带),从此真定县即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 公元398年(北魏天兴元年)魏道武帝拓跋硅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(今藁城九门附近),真定为县。 公元550年前后(北齐时)又把郡、县治所移到滹沱河北,即今正定镇。 公元578年(北周宣政元年)从定州和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恒州,治真定县。 隋开皇初废郡,存恒州、真定县;公元596(开皇十六年)真定县分为真定、常山两县(常山县治所安乐垒),属恒州。 公元605年(大业元年)改恒州为恒山郡,治真定县。 公元618年(唐武德元年)改恒山郡为恒州,治所石邑(今石家庄市西南)。 公元621年(武德四年)徙恒州治真定。 公元689年(武后载初元年)改真定县为中山县,公元705年(神龙元年)复真定县。 公元726年(开元十四年)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,公元742年(天宝元年)废恒州为常山郡,治真定县。 公元758年(乾元元年)复置恒州,属河北道常山郡,治真定县。公元762年(宝应元年)置成德军于恒州。 公元784年(兴元元年)以恒州为大都督府,公元820年(元和十五年)为避穆宗李恒名讳,改恒州为镇州。

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,治真定县。公元923年(后唐同光元年)改镇州为北都,同年又复为镇州。 作者: 常山名人 2008-2-19 15:09   回复此发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2 正定历史 公元932年(后唐长兴三年)升镇州为真定府,公元942年(后晋天福七年)复名恒州,改成德军为顺国军。 公元947年(后晋天福十二年)又改恒州为镇州,顺国军复为成德军;契丹号为中京。 公元948年(后汉乾佑元年)为镇州,又升真定府,公元951年(后周广顺元年)又改为镇州。 公元1048年(宋庆历八年)废镇州置真定府路,统真定府和磁、相、邢、赵、洛五州。 元初改为真定路,辖一府五州。 公元1368年(明洪武元年)改真定路为真定府,辖定、冀、晋、赵、深五州。 公元1644年(清顺治元年)属直隶省。 公元1723年(雍正元年)因避世宗胤祯讳,改真定府为正定府,辖一州十三县。 1913年废府存县,县名沿用至今。 1947年4月10日正定县城解放后,县城为正定市(地辖市),乡村仍属正定县。 1947年11月29日将原县辖村庄除大河等17个村外,复归正定县管辖。 1949年3月,将正定市改为正定镇并入县内。 1958年与灵寿县合并,仍为正定县。 1962年与灵寿县分开,恢复了正定县原建制。 正定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。其中著名的有: 常山真定赵子龙,名赵云,三国时任蜀国翊军将军,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,被誉为“一身是胆"的常胜将军。 赵佗,秦朝时镇守南粤国,汉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受封为南粤王。 杨粹中,宋朝建炎二年,任濮州知州时抗拒金兵宁死不屈。进士褚承亮被金兵拘捕后不屈降、不做官。 宋代工程家怀丙和尚。 金代诗人蔡松年;文学家蔡硅;书画家李著。“神医”李杲(号东垣),著有《内外伤辩惑论》》、《脾胃论》》、《兰室秘藏》》等医书。 元代苏天爵,号滋溪先生,辑《国朝文类》,著《国朝名臣事略》,并辑印《滋溪文稿》。刘郁著《西使记》;李文蔚著《燕青博鱼》等杂剧;尚仲贤著《柳毅传书》、《张生煮海》。名医罗天益,著有《卫生宝鉴》和《内经类编》等。 明朝进士梁梦龙、先后任户部右侍郎,兵部左侍郎,右都御史,兵部尚书太子少保,太子太保及吏部尚书等。 清代书画收藏家梁清标,官至保和殿大学士,刻有《秋碧堂法帖》,著有《蕉林文集》、《棠村词》等。 王士珍,北洋军阀时期曾任过代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。 源远流长的历史,给正定留下了瑰玮灿烂的文化古迹,尤其是佛教建筑数量更多,素有“九楼四塔八大寺"之称。虽经历代战争,风雨侵蚀、地震撼摇,但仍保存下了不少历史建筑。 目前,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,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九处。其中著名的隆兴寺,是一座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,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。始建于公元586年(隋开皇六年)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。寺内大悲阁内的千手千眼观音,有四十二臂,举高22米(宋尺为七丈三尺),是我国早期最高大的铜铸佛像,它和沧州狮子、定州塔、赵州大石桥被誉为“河北四宝”。明代千佛绕毗卢的铜铸佛像,是罕见的艺术珍品。寺内的隋龙藏寺碑,是我国现存古名碑之一。 正定城内的华塔、须弥塔、凌霄塔和澄灵塔,在建造艺术上都有独特的风格。特别是广惠寺的华塔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,始建于唐贞元年间(公元785—805年)、塔现残高31.27米,造型优美、刻工精细。 著名的临济寺,始建于公元540年(东魏兴和二年),为义玄和尚创建佛教临济宗之地。临济宗于宋代由日本僧人荣西传入日本,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起过较为重要的作用。 此外,西洋、南杨庄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,小西怅、新城铺的殷商文化遗址,也都为研究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